隨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相關企業逐步將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多方面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力爭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 ,實現戰略強國目標。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數據,數據安全建設大勢所趨,重要性日益凸顯。而隨著數字化持續推進,智能制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數據泄漏風險。
數據安全威脅凸顯,加強數據安全防護迫在眉睫
根據近幾年的工控態勢報告顯示,智能制造業的數據安全事件高居不下。每天都會有企業遭受不同程度的數據安全威脅:
? 2021年2月航旅業超級供應商 SITA 被黑引發嚴重數據泄露;
? 2021年5月歐洲能源技術供應商受到勒索攻擊導致業務系統被迫關閉;
? 2021年7月石油巨頭沙特阿美遭盜竊 1TB 專有數據;
? 2021年11月丹麥風力渦輪機巨頭維斯塔斯遭受網絡攻擊導致數據泄露;
? 2022年3月微軟 37GB 源代碼被泄露;
作為中國新一代信息安全技術企業的代表廠商,明朝萬達數據安全專家認為:正是因為智能制造業自身的特殊性(知識產權、客戶信息、工控參數等真實、價值高)往往可以給竊取者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造成智能制造業已成為當今全球范圍內數據泄露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數字化轉型帶來新挑戰,數據泄密途徑多
在智能制造不斷創新發展的今天,工業大數據已經成為其核心。工業數據、關鍵技術專利等數字化資產對企業的價值正在加速提升,采集到的數據用于數字孿生模型,通過仿真實時“指導”生產,提高決策能力。所以在數字化改造升級中,降低數據安全隱患、提升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已經成為企業愈加重要的參考指標。
工業上云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實現了數字化蝶變,各省也陸續發布了制造業智能化賦能目標。同時MES、ERP等企業重要業務系統存放了大量的核心數據,故對業務系統和云端應用的訪問控制,敏感數據監測等將變得尤為重要。
工業互聯網的大趨勢下,創收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工業數據泄漏風險。工業企業工業數據和平臺企業工業數據的流動檢測與管控勢必需要強加管控
企業IT網的辦公電腦存放了大量的管理數據、平臺運營數據等;OT網的工控機、上位機,工程師站等作為對現場設備指令監測、下發的管控終端,也極為重要。同時工業IOT基礎軟硬件安防措施執行不到位,移動介質隨意接入,違規外聯、弱口令等脆弱性問題一直存在。
明朝萬達數據安全專家表示,基于智能制造業數據的特殊性,一旦發生泄密事件,輕則導致企業的敏感數據泄露、知識產權被竊取,重則給工廠和設備造成永久性損害,導致生產中斷,甚至破產。
數據安全風險日益嚴峻,傳統的數據安全保障技術已不足以滿足智能制造業的需求,明朝萬達作為中國新一代信息安全技術企業的代表廠商,為幫助智能制造業用戶在數字化轉型中從容應對數據安全挑戰,不斷在數據安全領域深耕,全心全意服務于用戶業務。
云、管、端數據保護全覆蓋,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數據安全法》出臺后,明確規定了企業要實行數據分類分級制度,制定覆蓋采集、傳輸、存儲、使用、交換、銷毀的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而隨著《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風險信息報送與共享工作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等行業規定的頒布,智能制造業在數據特征、數據安全技術已逐步明確。
明朝萬達基于智能制造業數據安全管理和防護需求,結合企業多種業務應用場景,提出了核心圖紙源碼精準識別與管控、內部員工權限管理、企業安全邊界防護的綜合解決方案,幫助智能制造業用戶建設完善其數據安全體系,保障企業數據資產安全,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云端安全:
通過部署云訪問安全代理加強重要業務系統的身份認證、訪問控制,以及對敏感數據的訪問、下載情況,實時監測對敏感數據的使用情況,并對非法竊取行為進行采取必要的數據脫敏、數據加密等系統管控;部署安全集中監控與審計系統+智能數據治理平臺加強敏感數據資產分類分級、用戶行為畫像、異常行為監測能力。
安全邊界防護:
通過部署APT對網絡流量的深度包解析和流解析,實現對緩沖區溢出攻擊、拒絕服務攻擊、掃描探測、欺騙劫持、AET逃逸、C&C行為等各種威脅的全面有效檢測;部署安全接入網關,構建安全傳輸鏈路,防止攻擊造成的數據被篡改;同時建立企業網絡數據防泄漏系統,對數據外發行為進行審計與阻斷,還原敏感文件,有效防止網絡中的未知威脅。
終端安全:
單純依靠網絡測去監控、阻斷是不夠的,需要加強終端安全的防御。通過在終端側部署數據安全管理系統,對工業數據的全生命周進行監控與管控,加強對弱口令、遠程端口等基線行為進行識別修復,加強違規外聯、介質管控、進程IP端口控制,增強IT終端安全運行維護能力,構造OT“白環境”,有效防止數據泄密的風險,防護勒索軟件的威脅。